陶瓷企业市场混乱 急需走出市场阴霾
摘要:中国的建陶行业即便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节能降耗等问题,行业洗牌在即,但相比较国际市场而言,国内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吸引力。一直专注于国际市场的出口陶企面临着近年来最困难的境地。针对这种困境,出口企业纷纷想方设法开拓国内市场。
中国建陶行业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形势和行业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和新调控措施的实施,众多陶瓷相关产业出口生产和销售企业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新的挑战:“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给大多数国内陶瓷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攀升,使许多陶瓷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我国劳动力价格普遍上升……影响建陶产品的出口的负面因素层出不穷,陶企纷纷哀叹“很受伤”!
中国的建陶行业即便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节能降耗等问题,行业洗牌在即,但相比较国际市场而言,国内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吸引力。一直专注于国际市场的出口陶企面临着近年来最困难的境地。针对这种困境,出口企业纷纷想方设法开拓国内市场,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做内做外谁都要心里有数
“我们的质量正在遭受质疑、人民币汇率上升、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骤涨、国际金融形势影响购买欲,还有一直以来持续的贸易壁垒都让我们陶瓷出口贸易生意越来越难做。”应对举步维艰的出口现状,一些陶企老总纷纷感慨。
此外,由于多年来所形成的我国外销企业相对于国际市场的产能过剩,外商对于中国陶瓷出口产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陶企老总感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众多陶瓷出口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行业资深人士吴俊良先生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次贷款危机、出口退税下降、环保政策齐下等,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已经对陶企形成巨大的出口压力。”
国内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而新农村建设对陶瓷等建材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出口退税率不断降低甚至取消,而人民币汇率也看涨,在外销受阻的情况下,转战国内确实是一个诱人的选择。与国际市场受阻相比,国内市场显然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一部分的外销企业转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外患兼内忧品牌品质是利器
某陶瓷营销总经理接受采访时强调,要把全球当作自己的“村”,在“村”里面做自己的品牌利用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把别人的品牌利用自己的策划去赚钱,正因为善于走高端市场,08年出口大增50%,国外市场要比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增加5倍。
目前,我们出口的陶瓷产品主要还是中低端产品。几十元人民币每块的瓷砖产品或者卫浴产品,贴上国际品牌后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可以是几十美元,其身价立刻倍翻,品牌潜利润之丰厚不言而喻,如没有自己的品牌,那只能任人宰割。
陶企业要转向内销,必须冲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中高档市场。与此同时,国内的很多陶瓷品牌在本地打拼多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销售系统,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出口转内销仍是实力的考量
佛山某陶企的副经理蔡小姐认为,“出口转内销”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转过来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内销市场虽然大,但现在竞争十分激烈,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转危为安。随波逐流都去“出口转内销”,并不见得效果好。
很多企业转战国内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建设一条像样的陶瓷生产线需要的资金大约是6~7千万元,而在国家银根紧缩、环保政策齐发的形势下,陶企想拿到银行贷款简直难比登天。即使能够度过资金这一关,转战国内也不一定会顺利。转战国内后,必然要开发新品,开发一个新品不可能是单品,而要形成一个系列。最重要的是,从产品开发到适应市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开发新产品之前需要做市场调查,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